深圳怡康婦產醫院 在線咨詢
感染性八項檢測是什麼?為什麼做手術前要驗傳染病八項?病人在接受手術和一些有創檢查時往往都要進行感染性八項的檢查。有時,病人會產生一些疑問,感染性八項是什么?我為什么要查呢?
01什么是感染性八項?
感染性八項是各醫院在手術前必查的臨床上常見的、危害性較大的、經血或體液傳播的四種傳染病感染的血清學標志物八項檢測。
四種傳染病感染的血清學標志物:乙肝病毒(HBV) 、丙肝病毒(HC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梅毒螺旋體(TP) 。
感染性八項:
乙肝病毒(HBV) 檢測五項: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Anti-HBs)、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體 (Anti-HBe) 、乙肝核心抗體 (Anti-HBc)
丙肝病毒(HCV) 檢測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檢測
梅毒螺旋體(TP) 檢測
02為什么要檢測術前八項?
1減少醫源性感染:
對於感染者使用的醫療器械要進行專門的消毒或單獨使用,保護其他患者,減少疾病傳播。
2對感染者進行及早幹預:
部分感染者的症狀隱匿,不易發現。通過術前八項檢測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感染情況,對感染者進行及時的治療,減輕病人負擔。
3保護醫務人員:
提醒醫護人員注意做好自身防護,防止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因血液暴露而發生感染。
4減少醫療糾紛:
通過術前八項檢測結果可判斷患者在術前,術後的感染狀態,鑒定病人的感染時間,對醫療過程的證據進行良好的保存,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因此,不論是對病人,還是醫務人員來說,術前八項檢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可不查!
術 前 八 項
1、乙肝病毒(HBV) 檢查
乙肝病毒的檢查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
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Anti-HBs):保護性抗體,既往感染或曾注射過乙肝疫苗。
乙肝e抗原 (HBeAg):陽性表明為乙肝活動期,表示病毒複制活躍並有較強的傳染性。
乙肝e抗體 (Anti-HBe) :陽性表示病毒複制減少,傳染性減弱,但不代表病毒的清除。
乙肝核心抗體 (Anti-HBc):只要感染過 HBV,不管現症感染還是既往感染都會出現。
對於乙肝五項來說,單獨一項檢測往往具有局限性,無法正確判斷患者的感染狀態。臨床上更加建議使用五項聯合檢測,觀察患者的感染情況的變化。同時,定量檢測比定性更加精准,可實現病人指標的動態監測,幫助判斷病人的治療起點與終點,對於乙肝病人的個體化精細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2、丙肝病毒(HCV)
丙肝發病呈隱匿性,HCV感染後只有25%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症狀,其餘患者無明顯症狀。80%以上患者感染HCV後會轉化為慢性感染,其中35%以上的患者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發展為肝細胞癌等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丙肝的檢查主要包括兩種:血清學抗體檢測和RNA 檢測。其中丙肝抗體檢測(Anti-HCV)的檢測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可用於HCV感染者的篩查。而RNA 檢測主要用於現症感染的確認。
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檢查
按《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要求,我國采供血機構進行血液篩查和各醫療衛生機構常規篩查檢測必須進行HIV抗體檢測,HIV 抗體篩查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由於存在假陽性的可能,必須做確認試驗。
對於艾滋病的原發感染潛伏期和症狀期,傳染性非常強,但此時處於窗口期,是否能夠檢出取決於試劑靈敏度。第四代P24抗原和抗體聯合檢測試劑,與前三代HIV抗體試劑相比窗口期提早6天,有利於更早發現窗口期感染者,對於減少疾病傳播以及患者的早期幹預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梅毒螺旋體檢查
2017年,國家衛生部公布的甲、乙類法定報告顯示,傳染病中梅毒的發病例數位居第3位,僅次於乙肝和肺結核,成為發病率最高的性病。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占95%以上。此外,也可通過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
梅毒的實驗室檢查包括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鍍銀染色檢查或核酸擴增試驗,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以及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其中,暗視野顯微鏡鍍銀染色法針對於病原體檢測,對人員設備標本要求高,陽性可確診,陰性不能排除。核酸擴增試驗靈敏度特異性較高,但對環境及實驗人員要求高。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是非特異性檢測,易出現假陰性假陽性,一般用於療效觀察及複發再感染的檢查。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靈敏度和特異性兼具,全自動化操作,可大大提高大樣本量篩查的效率和准確性。